前言
最近在9db.com上关注到一位叫"韭菜败家"的实盘选手,他在2025梦想杯实盘比赛中表现出色,从19.6万起步,在190天的时间里实现了累计收益416.52%,总收益达到72.9万,年化收益高达2,243.53%。虽然最大回撤也有53.71%,但整体表现还是相当亮眼的。 通过仔细研读他的操作记录和心得分享,我总结了一些值得学习的要点,希望对大家的短线操作有所帮助。
一、选股策略:辨识度+资金流向
1. 辨识度的重要性
"韭菜败家"反复强调辨识度的概念,这是他选股的第一要素。什么是辨识度?简单来说就是: - 股票名称简单易记,特别是三个字的股票更容易被市场记住
- 历史上经常出现涨停的个股,容易形成市场记忆
- 曾经做过龙头的股票,后续再次启动的概率更高
比如他提到的海得利、跨境通等,都是名字简洁、容易记忆的典型代表。这种股票在资金选择时更容易被"相中"。
2. 精确的资金流向判断
除了辨识度,"韭菜败家"还有一套精细的资金流向判断方法: 分时成交量计算公式: - 找到分时图下方最长的两根成交量柱子
- 将这两根柱子的成交手数相加
- 乘以100转换成股数
- 再乘以当时股价得到成交额
- 用成交额除以流通市值
关键标准: 这个比值必须大于千分之十(10‰) 这个方法的核心逻辑是:只有当大资金真正介入时,短期内的成交额才会显著放大,达到流通市值的千分之十以上。
二、操作模式的演进与适应
1. 从右侧到左侧的转变
"韭菜败家"有14年的交易经验,前13年主要做右侧交易(龙头接力),直到最近一年才转向左侧交易(半路首板)。他的心得是: "右侧就是非常注重确定性,一般都是走出来了再买...左侧交易更多的就是考验预判能力,而不是做走出来的行情"
2. 模式随市场环境调整
更值得学习的是他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感度: - 10月份:大环境适合做龙头,打首板效果不佳
- 11月-12月中旬:首板环境转好,及时调整策略
- 12月下旬至今:首板环境恶化,转向更左侧的半路首板
这种灵活调整的能力,正是他能够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盈利的关键。
三、从实际操作记录中的学习要点
1. 阶段性操作总结(2024年11月-12月)
根据发帖中提到的实际操作数据: - 43个交易日内从10万做到21万,实现资金翻倍
- 最高点达到28万,但因未严格遵循模式操作导致20%左右的回撤
- 总打板次数27次,每次均单吊一只
- 封板率77.7%,开板次数6次
2. 阶段性操作总结(2025年1月-至今) 半路首板成功案例分析
文档中提到的连板成功案例: - 拓维信息:19.18%收益
- 晨曦航空:26.52%收益
- 国际复材:15.76%收益
他总结道:"大部分利润均来自于连板,其余未连板标的溢价只够炸板标赔付"。这说明短线操作的核心是抓住少数几个能够连板的标的。 3. 失败教训反思
最大的教训来自中百集团,连续两个跌停才止损。他事后反思认为这属于"高标不在模式内的打板",违背了自己的操作纪律。 另外还有东软集团一字板开板后大幅下砸,预计又有10%左右的回撤。
四、值得注意的风险点
1. 回撤控制仍需改善
虽然整体收益不错,但最大回撤达到53.71%,这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。"韭菜败家"自己也承认:"进攻有余回撤过大,以后要好好调整,优化回撤"。
2. 模式的时效性
他多次强调:"任何模式都是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坏的"。当前的半路首板策略虽然有效,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,及时调整。
3. 量化交易的冲击
在当前量化主导的市场中,传统的打板策略面临更大挑战。他提到"现在80%封板率仍然是亏",说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
五、学习要点总结
1. 建立自己的选股标准
- 重视股票的辨识度
- 掌握资金流向的量化分析方法
- 结合技术面和资金面进行综合判断
2. 培养市场敏感度
- 每天复盘3-4小时,看800-1000只个股
- 持续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
- 及时调整操作策略
3. 严格执行纪律
- 坚持模式内操作,不追高标
- 控制单笔亏损幅度
- 保持操作频次的节制
结语
"韭菜败家"的交割单告诉我们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灵活性比固守某种模式更重要。正如他所说:"适合行情的才是最好的"。我们既要学习他的具体方法,更要学习他随市场环境调整策略的思维方式。 当然,任何人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,"韭菜败家"自己也多次提醒大家要理性看待,不要过度迷信某个模式或某个人。交易终归还是需要自渡,多提升自己才是关键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学习交流目的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