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
分享一个策略:沪深 300 红利高股息策略

21 0

策略逻辑

一、策略底层设计逻辑

该策略是「高股息因子 + 质量因子 + 趋势过滤因子」的复合量化策略,核心建立在三个经过市场验证的底层假设上:

  1. 持续分红是公司质量的 “试金石”:能长期稳定分红且分红比例可控的公司,往往具备健康的现金流(非账面盈利)、真实的盈利能力(难以通过财务造假维持分红),且管理层对股东回报意愿强烈,这类公司长期违约风险更低,收益确定性更高。
  2. 沪深 300 成分股提供基础安全边际:沪深 300 指数成分股均为 A 股规模大、流动性好的龙头企业,经过指数编制规则筛选,天然规避了小盘股的流动性风险和尾部退市风险,适合低频持仓和大资金配置。
  3. 简单趋势跟踪降低时点风险:高分红股票虽长期稳健,但短期可能因市场风格切换、行业利空等因素出现下跌,通过简单的技术面过滤,可避免在 “持续下跌趋势” 中买入,进一步提升持仓胜率。

二、初始化与核心参数细节

1. 核心参数设定与逻辑

  1. 目标持仓数量:选择 5 只作为目标持仓,是 “分散风险” 与 “收益集中度” 的平衡 —— 少于 3 只易受个股黑天鹅影响,多于 10 只则单只标的对组合收益贡献过弱,难以体现精选逻辑。
  2. 候选池与持仓池:g.bten 为最多 10 只的候选买入池,g.bfive 为 5 只的最终持仓池。设置候选池是为了保留容错空间,避免因单一筛选步骤的偶然误差错过优质标的,同时通过最终持仓池严格控制集中度。
  3. 调仓频率(每月 1 日 9:30):选择月度调仓,一方面因为分红数据(财报、除权除息公告)的更新频率为季度,月度调仓能及时响应最新财务数据,避免信息滞后;另一方面,低频调仓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,尤其适合高分红策略 “长期持有” 的属性。

2. 交易成本与复权规则

  1. 复权模式:采用前复权计算股价,将历史股价按除权除息情况回溯调整,确保股价序列连续,避免因分红除权导致的价格跳空,影响后续 30 日均线等技术指标的计算准确性。
  2. 交易成本细节:买入时收取 0.03% 的佣金(即万分之三),且每笔交易最低佣金 5 元 —— 这意味着当单笔买入金额低于 16.67 万元时,实际佣金率会高于 0.03%,小资金操作时需注意成本对收益的侵蚀;卖出时除 0.03% 佣金外,还需缴纳 0.1% 的印花税,合计卖出成本 0.13%,显著高于买入成本,这一设定进一步强化了策略 “少动、长期持有” 的特性,避免无意义的频繁交易。

三、选股流程全环节拆解

1. 初始股票池构建

  1. 选股范围锁定沪深 300 成分股:通过 get_index_stocks ('000300.XSHG') 获取实时更新的沪深 300 成分股列表,这些标的平均市值超百亿,日均成交额普遍在千万元以上,能确保调仓时不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买卖困难(如想买买不到、想卖卖不出的 “滑点风险”)。
  2. 基础过滤:仅保留 PE>0 的股票:市盈率(PE)= 股价 / 每股收益,PE>0 意味着公司当期每股收益为正,即处于盈利状态。该步骤直接排除了净利润为负(PE<0)或净利润为 0(PE 无意义)的公司,从源头筛选出盈利确定性强的标的,避免踩雷业绩亏损股。
  3. 数据输出格式:返回包含 “股票代码(code)” 和 “财务统计日期(statDate)” 的 DataFrame,其中 statDate 是后续计算 “过去 3 年分红” 的关键时间基准,比如某只股票的 statDate 为 2023-09-30,后续就以该日期为终点,倒推 3 年时间范围计算分红。

2. 分红质量深度筛选 —— 策略核心

这一步是整个策略的 “灵魂”,通过 12 个季度(3 年)的分红数据,精细筛选出 “分红持续且有韧性” 的股票,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时间区间划分:首先以 statDate 为基准,将其转换为对应季度 —— 比如 statDate 为 2023-12-31(12 月),则季度 q=4(1-3 月为 q1、4-6 月为 q2、7-9 月为 q3、10-12 月为 q4);接着从该季度开始,倒推 12 个季度生成季度标识(如 2023q4、2023q3……2021q1),再将这 12 个季度分为 3 组:最近 1 年(前 4 个季度)、1-2 年(中间 4 个季度)、2-3 年(最后 4 个季度),确保覆盖完整的 3 年分红周期。
  2. 分红数据提取:从 A 股除权除息数据表(finance.STK_XR_XD)中,提取目标股票的现金分红数据 —— 仅筛选 “分红公告日(report_date)≤statDate” 的数据(确保调仓时分红信息已公开,无未来数据风险),且最多取最近 12 次分红记录(对应 3 年周期,多数公司每年分红 1-2 次,12 次可覆盖完整周期)。
  3. 分红金额统计:对提取的 12 次分红,逐一判断每笔分红的公告日所属季度,将其归入对应的 “最近 1 年”“1-2 年”“2-3 年” 区间,并分别累加得到三个区间的总分红金额(one_year、two_year、three_year)。
  4. 市值与分红率筛选:先通过财务数据接口(get_fundamentals)获取股票当前市值(单位转换为元,方便与分红金额计算),再设置四重硬性筛选条件:
  5. 最近 1 年分红金额>市值 ×2%,确保当前分红率不低于 2%,满足基础收益要求;
  6. 1-2 年分红金额>市值 ×1.6%(即 2%×0.8),允许分红较最近 1 年小幅下降,但降幅不超过 20%,避免分红 “断崖式下跌”;
  7. 2-3 年分红金额>市值 ×1.28%(即 2%×0.64),进一步允许分红较 1-2 年再降 20%,筛选 “分红韧性强” 的公司,排除仅靠短期盈利突击分红的标的;
  8. 3 年分红总额>市值 ×10%,平均年化分红率不低于 3.33%,确保长期分红能力达标,避免短期高分红掩盖长期不足。
  9. 输出结果:保留满足所有条件的股票,生成包含 “股票代码(code)、最近 1 年分红率(gxl)、1-2 年分红率(gxl2)、2-3 年分红率(gxl3)” 的 DataFrame,为后续精选做准备。

3. 标的精选 —— 多轮排序聚焦优质

从分红筛选后的股票池中,通过四轮排序逐步缩小范围,确保最终标的兼具短期高分红与长期稳定性:

  1. 前置判断:若分红筛选后的股票数量≤10(,则不进行后续筛选,直接将候选池和持仓池设为空 —— 避免因选股数量过少导致过度集中,增加组合风险。
  2. 四轮排序收缩
  3. 第一轮按 “最近 1 年分红率(gxl)” 降序排序,保留前 80 只 —— 优先聚焦近期分红能力强的标的,用 16 倍放大倍数扩大初始范围,避免遗漏潜在优质股;
  4. 第二轮按 “1-2 年分红率(gxl2)” 降序排序,保留前 40 只 —— 从 “中期稳定性” 维度进一步筛选,排除仅短期高分红、中期分红乏力的标的;
  5. 第三轮按 “2-3 年分红率(gxl3)” 降序排序,保留前 20 只 —— 从 “长期持续性” 维度把关,确保标的在 3 年周期内始终保持较高分红水平;
  6. 第四轮再次按 “最近 1 年分红率(gxl)” 降序排序,保留前 10 只 —— 最终回归近期分红能力,平衡长期稳定性与短期收益性。
  7. 确定最终列表:将前 10 只股票归入候选买入池 ,前 5 只归入最终持仓池 —— 候选池提供容错空间,持仓池作为实际配置标的,严格控制数量。

4. 交易执行 —— 严格买卖规则控风险

交易环节围绕 “及时换仓、安全买入” 设计,具体规则如下:

  1. 卖出逻辑:遍历当前所有持仓股票,若某只股票不在最终持仓池中,立即执行清仓操作 —— 确保组合始终持有最新筛选出的优质标的,及时剔除不再符合条件的股票,避免业绩变脸风险。
  2. 买入逻辑:仅从候选池 中选择买入标的,且需满足三重条件:
  3. 标的尚未持仓 —— 避免重复买入导致单一股票权重过高;
  4. 技术面过滤:先获取标的最近 35 天的日收盘价,计算后 30 天的平均价格(30 日均线),要求当前股价(last_price)≥30 日均线 —— 确保买入时标的处于短期上升或横盘趋势,避免在持续下跌过程中 “抄底”;
  5. 资金分配:单只股票的目标买入市值 = 组合总市值 ÷g.stock_num(即等权重配置,每只占比 20%),同时要求可用现金≥目标买入金额的 50%—— 避免因现金不足导致买入比例失衡,确保每只标的能达到预期权重。

二、策略优势与风险点

1. 核心优势

  1. 抗风险能力强:高分红标的在熊市中通常回调幅度小于市场平均,现金分红能提供 “安全垫”,降低组合最大回撤;同时沪深 300 成分股的大盘属性,进一步规避了小盘股的流动性风险。
  2. 交易成本极低:月度调仓频率 + 5 只持仓标的,年化换手率约 240%(每只标的平均持有 5 个月),远低于高频策略(年化换手率常超 1000%),大幅减少佣金和印花税对收益的侵蚀。
  3. 逻辑透明可追溯:所有筛选条件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(分红、市值、PE),无 “黑箱因子”,投资者可回溯每一步选股过程,验证策略有效性,也便于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参数。

2. 潜在风险

  1. 行业集中风险:高分红标的多集中在金融(银行、保险)、公用事业(电力、水务)等传统行业,若市场风格转向科技、成长等板块,策略可能出现阶段性跑输;此外,单一行业占比过高时,若行业遭遇政策利空(如金融监管收紧、公用事业调价限制),组合会受较大冲击。
  2. 分红政策变动风险:部分公司可能因业务扩张、现金流紧张等原因突然降低分红比例,导致下一期调仓时被剔除,但持仓期间已因分红下降出现股价下跌,影响组合收益。
  3. 参数敏感性风险:分红率阈值(2%、1.6%)、排序放大倍数(16、8)等均为固定值,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适应性不同 —— 比如熊市中,沪深 300 平均分红率可能仅 1.5%,2% 的阈值会导致选股数量不足;牛市中,2% 的阈值可能筛选出过多标的,稀释收益。

三、实盘操作注意事项

  1. 数据时效性把控:财务数据(如季度财报、分红公告)存在 1-2 个月的滞后,调仓日需确认最新财报已发布,避免使用过时数据导致选股偏差 —— 比如每年 4 月底是年报集中披露期,5 月调仓可确保用到最新年报的分红数据。
  2. 流动性冲击应对:若资金规模较大(如超 1 亿元),买入 5 只标的时可能因单笔下单量过大推高股价,需将订单拆分为多笔小单,在开盘后 30 分钟内逐步成交,或降低单只标的权重(如从 20% 降至 15%),分散流动性压力。
  3. 极端行情补充规则:在股灾、流动性危机等极端行情下,30 日均线过滤可能失效(股价连续下跌但仍高于均线),可新增止损条款 —— 比如单只标的亏损超 15%、组合回撤超 20% 时强制减仓或清仓,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。

四、总结

「沪深 300 红利高股息策略」是一套 “从财务筛选到交易执行” 的闭环量化体系,核心竞争力在于 “不只是追求高分红,更强调分红的可持续性”—— 通过 3 年 12 季度的分红维度拆解,在沪深 300 的安全边际上,筛选出兼具收益性与确定性的标的,再通过趋势过滤控制买入时点风险。该策略适合风险偏好中等、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,实盘应用时可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分红阈值、行业权重等参数,进一步提升适应性。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客服专线

400-080-8112

用思考的速度交易,用真诚的态度合作,我们是认真的!
  • 关注公众号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
Copyright © 2001-2025 迅投QMT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2025122616号-3
关灯 快速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QQ客服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