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 股日内波动捕捉策略
该策略是一套基于 A 股 ST 股票的日内交易体系,核心围绕 “精准选股 + 严格买卖 + 实时风控” 构建,通过多维度筛选锁定低风险高波动标的,同时以日内交易、分散持仓、动态止损控制风险。以下从策略框架、核心模块逻辑、关键细节、风险与优化四个维度,剥离代码仅解析业务逻辑,确保每个环节的决策依据和操作规则清晰可理解。
策略逻辑
一、策略整体框架:定时任务驱动的闭环流程
策略以 “日内交易” 为核心,通过 4 个固定时间节点的任务,实现 “选股 - 买入 - 卖出 - 风险监控” 的全流程自动化,避免隔夜持仓风险(ST 股隔夜黑天鹅概率高)。整体流程可概括为:
开盘前准备 9:25(集合竞价后) 从全市场 ST 股中筛选当日候选标的,生成 “待买列表” 锁定符合条件的低风险高潜力 ST 股
开盘后买入 9:31(开盘初期) 基于待买列表和当前持仓,等权重买入标的 分散持仓,避免单一标的仓位过高
盘中卖出 11:28(上午收盘前)、14:55(下午收盘前) 按 “止盈 / 止损 / 高位出货” 规则平仓 落袋为安,控制单只股票亏损上限
实时风险监控 每个交易时段(实时) 监控持仓是否跌停,跌停打开后立即卖出 避免跌停无法成交导致亏损扩大
二、核心模块逻辑拆解
- 初始化配置:定规则、设参数(策略基础)
在策略启动时,先明确交易规则和全局参数,直接决定策略的风险偏好和操作边界,核心配置包括:
(1)交易规则设定
真实价格回测:使用市场实际成交价格回测,避免模拟价格与实盘偏差(ST 股开盘价波动大,此规则可提升回测可信度)。
防未来函数:禁止使用当日未发生的数据(如当日收盘价、当日成交量),确保选股和买卖决策仅依赖 “已发生信息”,无回测作弊风险。
滑点与成本:
滑点:固定 0.01 元 / 股(对 2-5 元的 ST 股而言,滑点占比 0.2%-0.5%,直接影响日内收益);
交易成本:卖出时收 0.05% 印花税,买卖双向收 0.01% 佣金(最低 5 元 / 笔),单次交易总成本约 0.07%,需策略日内收益覆盖成本才盈利。
(2)全局参数定义
持仓上限:最多持有 4 只股票(ST 股单只风险高,4 只可分散 “退市”“突发利空” 等黑天鹅风险,同时避免数量过多导致监控压力大)。
关键列表:
“当日候选列表”:每日开盘前更新,仅用于当日选股,次日自动清空;
“跌停监控列表”:实时更新持仓中的跌停股,跌停打开后立即移除并平仓。
2. 选股模块:6 层筛选锁定低风险 ST 股
选股是策略的核心,从 “全市场 ST 股” 到 “最终待买列表” 需经过 6 层筛选,每一层都围绕 “降风险、提波动” 展开,具体逻辑如下:
步骤 1:初始池 —— 筛选全市场 ST 股
从全市场股票中,筛选 “前一交易日被标记为 ST” 的股票作为初始池。
逻辑依据:ST 股因 “业绩风险” 天然具备高波动特征(涨跌停概率高),是日内套利的核心标的;
潜在细节:未区分 “ST” 和 “ST”(ST 退市风险更严重),可能纳入高风险标的,需后续筛选进一步排除。
步骤 2:时间窗口筛选 —— 财报期加严基本面(1/4/12 月)
仅在1 月 15-31 日、4 月 15-31 日、12 月 15-31 日(A 股年报、季报披露关键期),对 ST 股加严基本面筛选,排除高退市风险标的,筛选条件包括:
净利润双正:母公司净利润、合并净利润均为正(避免 “母公司亏损、子公司盈利” 的虚假盈利,ST 股常见财务操纵手段);
营收达标:营业收入>1 亿元(参考 A 股 “营收低于 1 亿可能退市” 规则,排除 “空壳 ST 股”);
盈利效率达标:净资产收益率(ROE)、总资产收益率(ROA)均为正(确保企业不仅 “赚钱”,且资产利用效率高)。
逻辑依据:财报期 ST 股业绩风险集中,加严基本面可降低 “踩雷退市” 的概率。
步骤 3:技术面筛选 —— 量价 + 均线锁定趋势
对 ST 股池应用技术指标,筛选 “短期趋势向上、量能健康” 的标的,核心条件:
价格趋势:收盘价>前一日最低价(无 “穿底”,短期趋势稳定)、收盘价>10 日均线(短期多头排列,避免下跌趋势中的反弹);
量能健康:成交量>前一日(放量,代表资金关注,有波动潜力)、成交量<前一日 10 倍(避免异常放量,如解禁、突发利空导致的量能暴增);
股价安全:收盘价>1 元(排除 “仙股”,降低退市风险,A 股股价连续低于 1 元可能触发退市)。
逻辑依据:技术面筛选可排除 “趋势向下、量能低迷” 的 ST 股,聚焦有资金推动的标的。
步骤 4:价格形态筛选 ——“前日涨停 + 昨日不涨停”
策略的核心形态逻辑,筛选 “前日涨停(有资金记忆)、昨日不涨停(回调蓄势)” 的 ST 股,具体判断:
前日未涨停:确保标的未进入 “连续涨停” 的高溢价区间,避免追高被套;
昨日涨停:证明有资金主动推动,短期具备波动潜力;
逻辑依据:“回调蓄势 + 资金介入” 的形态,日内反弹概率高,且风险低于 “连续涨停后回调” 的标的。
步骤 5:开盘价筛选 —— 微涨微跌区间控风险
筛选 “开盘价在昨日收盘价 0.95~1.01 倍” 的 ST 股,即:
上限 1.01 倍:避免开盘过度高开(如高开 5% 后回落,追高易被套);
下限 0.95 倍:避免开盘大幅低开(如低开 8%,日内难回本,且可能隐含突发利空);
逻辑依据:该区间内的 ST 股短期波动温和,无极端开盘风险,具备日内套利空间。
步骤 6:持仓排除 + 因子排序定优先级
排除已持仓股票:避免重复买入同一标的,分散持仓风险;
构建排序因子:“换手率 ×(开盘价 / 昨日收盘价)”—— 换手率代表股票活跃度(越高越易波动),价格比值代表开盘强度(1.01 以内是微涨,风险低);
排序规则:按因子从大到小排序,优先选择 “高活跃 + 低高开” 的标的,生成最终 “待买列表”。
3. 买入模块:二次筛选 + 等权重买入
开盘后(9:31)基于 “待买列表” 执行买入,核心逻辑是 “再过滤 + 均仓”,避免盲目买入:
步骤 1:二次筛选待买列表
对 “待买列表” 进一步过滤,排除短期过度炒作的标的:
昨日涨停:证明有资金主动推动,短期具备波动潜力;
前 9 个交易日未涨停:排除近期频繁涨停、已积累高风险的标的;
最终生成 “实际买入列表”。
步骤 2:资金分配 —— 等权重分散买入
计算可买数量:若当前持仓不足 4 只,可买数量 = 4 - 当前持仓数(达 4 只则停止买入);
资金分配:可用资金 ÷ 可买数量,每只股票分配同等资金(避免单一标的仓位过高,如 4 只股票每只仓位约 25%);
交易限制:排除停牌、涨停、跌停的股票(确保可成交,避免 “买了无法平仓” 的风险)。
4. 卖出模块:三重条件触发日内平仓
策略在 “上午收盘前(11:28)、下午收盘前(14:55)” 两次执行卖出,核心逻辑是 “未涨停 +(止损 / 止盈 / 高位出货)”,确保日内落袋为安:
核心前提:排除涨停股
首先判断 “标的最新价≠当日涨停价”—— 若标的正在涨停,暂时不卖出(避免 “卖飞” 涨停股,错失更高收益)。
三重卖出条件(满足任一即平仓)
止损 单只股票收益率<-3%(收益率 =(现价 / 成本 - 1)×100) 控制单只股票最大亏损,避免风险扩散
止盈 单只股票收益率>0%(任何盈利都平仓) 日内交易以 “落袋为安” 为目标,避免盈利回吐
高位出货 昨日收盘价 = 昨日涨停价 昨日涨停后今日未继续涨停,大概率回调,规避高位风险
风险过滤:排除跌停股
卖出列表需满足 “最新价>当日跌停价”—— 若标的跌停,无法成交,暂不加入卖出列表,避免 “挂单后无法平仓” 导致亏损扩大。
- 风险监控模块:跌停打开立即平仓
作为卖出模块的补充,实时监控持仓标的是否跌停,核心逻辑是 “跌停锁仓、打开即卖”:
实时跟踪:若持仓标的最新价 = 当日跌停价,加入 “跌停监控列表”;
触发平仓:若 “跌停监控列表” 中的标的最新价>跌停价(跌停打开),立即清空持仓;
核心目标:ST 股跌停后可能持续封死,导致无法平仓,“跌停打开即卖” 可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,是极端风险的 “最后防线”。
三、策略核心逻辑总结
该策略本质是 “ST 股日内套利 + 多维度风控” 的结合体,核心逻辑可提炼为 3 点:
标的选择逻辑:聚焦 ST 股的高波动,但通过 “财报期基本面加严、技术面趋势、价格形态” 三重过滤,降低退市和极端风险;
交易节奏逻辑:日内闭环 —— 开盘前选股、开盘后买入、收盘前卖出,不隔夜持仓,规避 ST 股隔夜黑天鹅(如突发退市公告、业绩暴雷);
风险控制逻辑:4 只持仓上限(分散风险)、3% 止损(控亏损)、跌停打开平仓(防极端)、等权重买入(平摊仓位),多维度锁死风险边界。
四、总结
该策略是一套 “ST 股日内套利 + 多维度风控” 的交易体系,核心逻辑可概括为:
标的选择:聚焦 ST 股(高波动),但通过基本面(国九条)、技术面(均线 + 量能)、价格形态(前日涨停 + 昨日回调)筛选低风险标的;
时间控制:仅在开盘后买入、收盘前卖出(日内交易,降低隔夜风险),财报期(1/4/12 月)额外加严基本面筛选;
风险控制:4 只持仓上限、3% 止损、跌停打开卖出、等权重买入,多维度降低 ST 股的退市风险和波动风险;
收益逻辑:捕捉 ST 股 “前日涨停 - 昨日回调 - 今日微涨” 的短期套利机会,通过高频交易(每日换仓)累积收益。